印刷常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印刷常识
印刷品图像质量评价
文章来源:创想广告    时间:2014-12-16
一、引言
印刷品是图文复制的结果,原稿、材料、设备、成像和转印工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形成印刷图像。图形和文字的矢量属性对页面描述、排版和RIP解释至关重要,尤其在输出时必须区别对待图形、文字和图像这两类不同性质的对象,才能得到最合理的结果。但是,图形和文字的矢量属性对印刷结果而言却已经变得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因为这些对象一旦转印到纸张表面后就失去了它们的矢量特征。因此,评价印刷质量时无需区分对象的点阵描述和矢量描述特征,认为印刷质量评价等价于印刷图像质量评价(以下简称图像质量评价)也完全说得过去。
人类对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成像技术领域图像质量改善活动的不断开展而取得了不少进步。比如传统印刷、卤化银摄影、彩色电视和静电照相数字印刷等领域的图像质量评价技术,其中不少评价方法表现出与物理特性和主观评价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也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图像质量评价系统。但仅仅用主观评价一个尺度很难被普遍接受。
彩色胶印是现代图文印刷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印刷图像质量优劣的评价都是由客户的视觉及主观印象来判定,这是一项稳定性极差并且十分困难的工作。所以,如何客观评价和充分应用技术工艺手段实现彩色印刷图像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印刷图像质量评定是指用数据来表示产品同原稿之间的相关关系。用一定的数据与指标,控制产品质量误差的允许范围和质量衰退,保证图像复制的可重复性和质量稳定性。
印刷图像的质量有三个关键因素:①图像的清晰度,即图像边缘密度变化是否与人的视觉敏感程度相一致,主要依赖于加网晒版和印刷中的网点扩大。②图像的层次,即图像中视觉可分辨的密度级次,主要取决于印前与印刷中的反差扩大与缩小。③图像的色彩,即图像的各种颜色的复制精度及中性灰平衡,主要取决于分色机制,感光材料,纸张、油墨等的质量。
二、传统印刷图像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印刷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最终必定归结到图像的清晰度、层次和色彩三个方面。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及一种基于视觉评价的综合方法。
1.主观评价法
印刷图像的主观评价是一种根据经验评价图像质量优劣的方法。主观评价法常用的有目视评价法和定性指标评价法。目视评价法是指在相同的评价环境条件下(如光源、照度一致)由多个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用户来观察原稿和印刷品,再以各人的经验,情绪及爱好为依据,对各个印刷品按优,良,中,差分等级,并统计各分级的频度,获得一致好评者为优、良,反之为差。定性指标评价法是指按一定的定性指标,并列出每个指标对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由多个有经验的评定人评分,总分高者质量为优,低者为差。
①多维标度法:
多维标度是以数理统计学为基础的标度技术。在成对比较样本间的差异或决定对样本的满意程度时,可以利用多维标度方法对人们评定时使用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和鉴别。用这种方法评判印刷样本时,可以确定印刷质量主要参数的相对重要程度;评判得出的数值可以使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或与纸张性质之间产生内在的关联;还可以得到每张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可靠性、每个评价人员(如印刷、造纸专家、读者、广告人员等)与该评价小组评价的一致性等信息。
多维标度技术是托各森提出的,其内容是:若两个元素间存在着感觉得出的差别,那么这个差量可以用一个几何距离表达。若把这个差量记在一直线标尺上,那么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就显示了这个距离,然后可用该距离建立多于一维的、反映样本间关系的几何模型。
多维标度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为评判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加权情况进行多维标度,每个参数在一个评价中的作用可以用一个期望向量表示。
②成对比较法:
人对印刷品质量进行判断时具有主观的特点,不同的人会做出完全不相同的结论,这种客观存在的不一致性不能视为偏差或随机性而加以忽略。即使评价时存在可以用作比较基准的参照物,评价结果也会有不一致性,主观评价中存在的不一致性同样不可视为偏差和随机性而加以忽略。
在很多场合根本不存在可以用作比较基准的参照物。这时,只能在被评判对象之间进行内部对比,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被评判的样本按某种顺序进行排列;二是把一组被评判样本中的每一张样本跟其它被评判的样本逐一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打分,根据积分进行评判,这就是成对比较法。它属于一种主观评价方法。
实施成对比较方法时要注意:保证在评判人员同时对两张样本进行比较时,不要有不相关的因素干扰这种比较。应当把被比较的印刷品处于完全相同的标准照明状态下,背景应当是中性的,用作比较的房间应能保证评判人员集中精力,不能中断评判工作或干扰评判人员。被比较的样本应按随机顺序提供给评判人员,这样可使比较过程不带任何偏见。必须简单清楚地向评判人员说明根据什么进行评判、不许有模棱两可的话。
这样的主观对比实验只是样本内部之间的比较,比较结果只跟被比较的各样本有关。成对比较的结果是否可靠,可通过考察评判人员“评判的可靠性”后得知,即通过计算可靠性系数加以衡量。
2.客观评价法
①阶调(层次)再现的评价:
透射原稿的反差范围差别很大,而彩色印刷品却要再现为密度范围基本一致的画面,这个密度范围又大都低于彩色原稿的密度范围,在分色制版时,必然要做压缩调整。对各阶调层次采取什么样的再分配调整,一方面取决于原稿的阶调层次分布状态,同时又和人的视觉感受相关。其中,既有视觉响应的孟塞尔明度值因素,还有人们视觉心理要求的主观因素。对原稿阶调层次复制调整需要将人们的视觉心理需求综合归纳起来,加入视觉响应的物理量值,再结合原稿层次分布状态进行考虑,才能得出印刷画面的密度阶调层次再现曲线,然后纳入复制与再现过程中的演变数据,设计出具体原稿的阶调层次复制曲线。
对印刷图像阶调再现的评价,若单从印刷品质量检验的角度而言,那就是:测量各色油墨层的印刷实地密度;测量并计算各色墨层的叠印率;测量印刷网点阶调增大或测量计算印刷K值;检查油墨网点的转印质量;测量并描绘印刷品对原稿的密度层次再现曲线。通过这些客观技术数据测量,再与本部门制定的质量规范标准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具体彩色印刷产品的质量等级。
②色彩再现的评价:
色彩的复制再现,有三种不同的概念。
一是物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要求再现色彩同原稿色彩在每一色点上的光谱分布都完全相同。而印刷品是供视觉观赏的,要求达到物理意义上的同谱色彩再现是难以实现的,也无多大必要。二是色度学意义上的再现,使印刷再现图像同原稿色彩点在色度上一致或接近,即异谱同色效果,这是现实客观评价色彩再现的量度标准。三是心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即印刷再现的色彩在色度上同原稿色彩可能有些差距,但在色彩效果上却可能达到视觉心理的满足,这里加入了主观评价因素。


由于印刷材料(纸张、油墨等)色度表现特性的欠缺,分色复制手段与器材性能的不完善,以及印刷再现方式本身表现彩色的不足,现实的印刷技术尚不能做到忠实还原原稿或是原景物的所有色彩,即使其可再现的部分也达不到忠实还原的程度,只能是相对接近。这就给印刷品色彩再现质量的客观评价带来一定困难。